中国,北京— 2018年11月15日— AMD(NASDAQ: AMD)于今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了AMD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峰会,在本次峰会上AMD邀请了来自大中华区的近千位合作伙伴、从业人士以及媒体朋友共同分享了AMD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显著成果,展望了AMD即将到来的7nm制程工艺进化以及市场策略部署,并研讨了AMD和合作伙伴在未来即将共同面对的全新机遇和挑战。
AMD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峰会成功举办
AMD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表示:“本次AMD合作伙伴峰会将进一步帮助大中华区的合作伙伴了解AMD在未来数年的产品路线和部署,以增强对AMD的信心以及与AMD长期合作共赢的愿景。AMD期待着与中国IT产业的朋友们携手并肩,抓住技术升级的机遇,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AMD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
在本次峰会上,AMD详细介绍了即将推出的“Zen 2”处理器核心架构的全新细节,并首次公开展示了代号为“Rome”的下一代7nm EPYC(霄龙)服务器处理器。革命性的“Zen 2” 处理器核心架构采用突破性的Chiplet设计,是模块设计方法的最新成果。将这种全新的设计方法与台积电最前沿的7nm制程技术优势相结合,“Zen 2”实现了性能、电量消耗和密度的跨世代巨大提升,有助于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碳足迹和散热需求;并带来了更优良的执行流水线,更优良的分支预测器,更出色的指令预取,重新优化的指令缓存和更大的运行缓存,更强的浮点性能,以及领先的安全性。
AMD EPYC“ ROME”世界上首款7nm制程数据中心CPU
AMD还介绍并展示了世界首款基于“Zen 2”处理器核心并采用革命性Chiplet设计的下一代EPYC(霄龙)处理器的细节,代号为“Rome”的全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率先采用先进的7nm制造工艺,拥有最高达64个“Zen 2”核心,更高的每周期指令性能以及I/O和内存带宽,行业首例支持PCIe 4.0 的x86服务器处理器,每通道带宽翻倍,显著提升了数据中心加速器的性能。与当前的AMD
EPYC(霄龙)处理器相比,每个插槽的计算性能提升为2倍,每个插槽的浮点性能则为当前的4倍,并且兼容现在的AMD EPYC(霄龙)服务器平台。代号为“Rome” 的下一代处理器现在已经给客户提供样片,预计将成为世界上首款高性能7nm 制造工艺的x86 CPU。
除了处理器以外,AMD的7nm AMD Radeon Instinct™ MI60和 MI50加速器作为世界首款7nm数据中心GPU也首次在大中华区披露,它旨在提供下一代深度学习、HPC、云计算和渲染应用程序所需的计算性能。研究人员、科学家和开发者利用 AMD
Radeon Instinct™加速器解决困难问题和趣味性的挑战,比如大规模模拟、气候变化、计算生物学、疾病预防等。
AMD 7nm Radeon Instinct™ 世界首款7nm数据中心GPU
在本次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峰会中,AMD全球计算与显卡销售高级副总裁、EMEA大区总裁Darren Grasby;AMD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AMD首席市场官John Taylor;AMD Radeon技术事业部工程研发高级副总裁王启尚;AMD公司科学家、全球副总裁兼计算与图形首席技术官Joe Macri;AMD全球副总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产品部总经理Scott Aylor;AMD全球副总裁、Radeon游戏产品部总经理Scott Herkelman等多名高层亲临现场并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让广大合作伙伴和媒体看到了AMD迈向未来美好前景的脚步以及跨时代全面革新的决心。
AMD 多名高层亲临现场进行精彩的主题演讲
峰会上AMD宣布多款7nm 产品已经“如7而至”,都在顺利进行中,包括在此次活动上详细介绍和展示的下一代AMD EPYC(霄龙) CPU和AMD Radeon Instinct™ GPU,以及后续基于7nm+ 的“Zen 3”和“Zen
4” x86核心架构也均按计划顺利推进。
AMD如7而至
更多资源
·
关注AMD官方微信: AMDChina
·
关注AMD官方微博@AMD中国
关于AMD
在超过四十五年的历史中,AMD引领了高性能运算、图形,以及可视化技术方面的创新,这些都是游戏、临境感平台以及数据中心的基础。每时每刻,全球数百万的消费者、500强公司,以及尖端科学研究所都依靠AMD技术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AMD全球员工致力于打造伟大的产品,努力拓宽技术的极限。成就今日,启迪未来。更多信息,敬请访问AMD公司(NASDAQ:AMD)官网www.amd.com.cn 关注AMD官方微信: AMDChina,关注AMD官方微博@AMD中国。
(完)
AMD, the AMD Arrow logo, EPYC, Radeon and
combinations thereof, are trademarks of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Other
names are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may be trademarks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